• 中國海權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張世平  頁數:347  
    Tag標簽:無  

    前言

    莊子說河伯乘洪水來到大海,望洋而興嘆,這是感慨其無垠與廣闊;古代神話,精衛填海,是無奈于海洋的無情。中國人,從黃土高坡走下來,一直要面對大海??追蜃由星矣兄尽俺髓醺∮诤!?,而今人呢?  今天,我們雖然沒有足夠大的“時代望遠鏡”去透視遙遠的未來,但是通過觀察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軌跡可以斷言,21世紀乃至更遠的將來,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下依賴于海洋。因此,可以說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中國應當從“未來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海洋,研究確定關于海洋的方針、政策。1998年是第一個國際海洋年。中國政府通過舉辦“走向海洋”、“愛我藍色國土”等一系列活動,以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應當說,這些舉措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毋庸諱言,“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哺養了中華民族,培育了中華文化,然而,也使歷史上的一些中國人把眼睛緊緊地鎖定在“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范圍內,他們爭取生存與發展環境的基本方法往往是拓疆墾土,“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水、一滴血地從土坷垃中刨饃饃。新中國成立至今已近50年,“國土”=陸地領土=“960萬平方公里”,幾乎成了國人頭腦中的基本概念,很少有人知道國土中還包括有海洋,中國還有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領土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也很少有人知道公海是國際“公共財產”和“公共通道”。因此,當他們考慮未來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視線鎖定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吧妗?,簡言之就是衣、食、住、行?!翱沙掷m發展”,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良好的人口環境,適量的經濟增長,社會的全面進步,可以持久利用的自然資源,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等等。

    內容概要

    東海爭端的懸而未決,釣魚島主權的嚴重受損,南海局勢的暗潮涌動,幾乎中國的每一寸海疆都面臨著危機。還有索馬里海盜對中國商船的襲擊,又從另一個方面對如何保障國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書以職業軍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靜的戰略思考,從以往海洋帶給我們的輝煌過去和近代劫難開始,從地緣政治、民族生存和資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闡述了海疆、海洋、海權對于我們這個十一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有著怎樣至關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全球化加速發展及國際軍事格局深刻變化的今天,國家利益超越有形的領土邊界向浩瀚的海上延伸,國家海上安全的保障驟然顯得如此緊迫的情況下,本書對喚醒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構建海洋大國夢想,無疑能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

    作者簡介

    張世平,軍事科學研究員,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隊指揮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與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戰略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少將軍銜。1954年7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1988年從事專職軍事科研工作。
    主要著作:  《軍隊指揮系統

    書籍目錄

    再版前言
    前言
    引言:從《點擊未來戰爭》一書說起
    一 中國版圖不是雄雞:海疆告急
     中華版圖·藍色國土
      ·中國的“三?!敝鳈嗪蜋嘁娑济媾R嚴重威脅
      ·“三?!敝械尼烎~島、黃巖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被嚴重侵犯
     海疆告急·呼喚海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大會召開之前中國海疆頻頻告急
      ·中國海上維權執法隊伍的力量遠無法滿足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
    二 全球化催生了中國的海權問題
     全球化、國家利益·海權
      ·全球性工業化大生產是人類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是一個十分突出的角色
     “走出去”·呼喚海權
      ·國家利益分布廣泛
      ·“兩洋”通道安全境況嚴峻
      ·海外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海外人員安全面臨的威脅日益嚴重
     黃海、東海、南海一國家主權權益·需要海權
     南極、北極——“兩極事業”·離不開海權
      ·俄羅斯的“一桿旗”讓“兩極”問題熱鬧起來
      ·“兩極”事業時不我待
    三 大國興衰和海權更迭
     生存、發展·海戰·海權
      ·人類戰爭史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一部經濟發展史
      ·歷史上的帝國、大國、強國無不在海洋上有過輝煌和痛苦
      ·掩卷而思,明史鑒遠
     馬漢《海權論》·美國·超級大國
      ·馬漢是美國走向輝煌的指導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強大的海上力量至今仍然是美國稱霸世界的重要骨干力量
      ·美國海軍正在為未來世紀的國家利益而大力發展新的海上“殺手锏”
     海洋國家·海軍·海權
      ·誰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誰就擁有海上權益的“發言權”
      ·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海軍
      ·美國是當今世界海軍實力最強、海上軍事網絡最大的國家
    四 中華民族海洋之路:輝煌與恥辱并存
     文明·帆影·海洋
      ·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期中華民族邁出了走向海洋的第一步
      ·唐以前的中國無論是分是合都沒有停止走向海洋的步伐
      ·隋唐至宋元時期中國航海事業繁榮發展并一度進入全盛期
      ·鄭和“七下西洋”標志著明朝初期中國航海事業進入頂峰
      ·明中葉至清末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海洋事業衰敗至極,海上外侮接踵而來
      ·歷史上的中國面對海洋長期存在四大問題
     晚清·蒙恥·海權喪盡
      ·鴉片戰爭開了中國“國恥”若干個“之最”的先河
      ·清朝曾經計劃建立一支現代海軍
      ·從福州船政局到馬尾慘敗
      ·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葬送了強大的北洋水師、導致了甲午戰爭的慘敗
      ·終清之世仍未擺脫“坐地看?!?、“不爭大洋沖突只專??谠O防”的海防觀
      ·“國恥”與“居安思?!钡穆撓?br /> 歷史·今天·幾多輝煌
      ·歷史上的輝煌
      ·世紀年代中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兩件海上大事
      ·中國軍隊大規模陸??杖娐摵献鲬鹧萘暼〉贸晒?br />  ·中國海軍自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許許多多的“首次”
      ·中國海軍誕生周年海上閱兵
     今天·中國·海權何在
      ·蔣介石一句“西沙戰事緊哪”使中國海軍免去臺灣戰火
      ·“銀河號”事件使美國聲望大損但也多少讓中國人感到苦澀
      ·釣魚島事件表明中國海上力量力不從心
      ·中國在南海爭議中的處境頗似《伊索寓言》中的“農夫”
      ·美國海軍頻繁出現在中國沿海附近讓中國一點兒沒脾氣
    五 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要求中國必須走向海洋
     生存·發展·綜合國力
      ·國土面積、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經濟意義
      ·資源是綜合國力中相對穩定而又影響深遠的因素
      ·工農業生產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發展前景是否樂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海洋資源、國際市場的開發
     海洋·未來·空間·資源
      ·中國雖有大片“藍色國土”但卻是一個“海洋小國”
      ·海洋是人類生存空間的延伸,
      ·海洋所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生存的物理空間,還有更為豐富的
     物質資源
      ·中國人應當具有積極主動拓展生存空間的觀念
      ·人類早已開始了對海洋的分割,中國既是遲到者又是受害者
      ·中國人要擁有屬于自己的那部分海洋權益還要靠自己
     “海上絲綢之路”·經貿·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千萬條,條條是坦途
      ·“海上絲綢之路”有咽喉,處處皆重要
      ·海運能力、港口碼頭、造船業是產生強大海上力量的基礎
     海洋·未來·市場·勞動力就業
      ·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挑戰:“市場不足”+“需求緊縮”+“生產過?!?,
      ·人口多、資源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矛盾
      ·總量高、人均量低標志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艱難
      ·勞動力過剩加之結構調整必然導致就業困難
      ·知識經濟、虛擬經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向南、向海、向全球”是解決市場不足、勞動力就業的有效措施
      ·對現有的一些“游戲規則”應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知彼知己·“向南、向海、向全球”·“讓開大路走兩廂”
      ·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必須保持自己的重點方向
      ·亞洲南部屬于“城鎮郊區”+“農村”的“兩摻和”地區
      ·大洋洲既有“城市”或者“準城市”但更多的是“農村”
      ·非洲屬于典型的“貧困農村”
      ·南美洲在資源、產品市場、勞動力就業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歐洲屬于典型的“白區”,但歐洲并非歐洲人所獨有
      ·北美洲屬于“大城市”,但也有發展中國家可鉆的“空子”
    六 走向未來的中國必須擁有海權
     地緣政治·中國·地緣意識
      ·“地緣政治”到底是什么?
      ·“地緣政治”仍然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法
      ·中國的“老祖宗”早已把“地緣政治”作為一種社會問題研究的方法
      ·走向全球的中國應當善于從地緣政治角度認識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問題
     海洋空間·自由·中國海權
      ·海權是什么
      ·狹義海權
      ·廣義海權
      ·海權“四要素”
      ·意欲崛起的中國應當以經略海洋、營造海權為突破口
      ·海權是關系到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
     東海、南?!は蚰?、向海、向全球·兩扇大門
      ·東海是中國東出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南海是中國走向“兩洋”的樞紐部
      ·今天的東海和南海是“談不攏,打不得,拖不起”,需要力量也需要智慧
     印度洋·“向南、向海、向全球”·生命線
      ·印度洋天生就是人類重要的生存之地
      ·鄭和當年所下的“西洋”今天早已被美英印等國所控制
      ·美國人說“印度洋成世紀全球競爭中心舞臺”
    七 崛起的中國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實現崛起·走向海洋·思想解放
      ·改革開放以后“三次思想解放”使中國有了經濟騰飛的今天
      ·今天的中國需要再一次“思想解放”
      ·“不差錢”的中國差的是海洋意識
     孫中山、新中國歷代領導人·海洋思想·觀念
      ·孫中山:中國欲富強非“興船政以擴海軍使民國海軍與列強并驅齊駕”不可
      ·毛澤東:要“保障海道運輸的安全”、建立“海上鐵路”
      ·鄧小平:“進軍海洋,造福人民”,“發展海洋事業,振興國家經濟”
      ·江澤民:“開發和利用海洋,對于我國的長遠發展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胡錦濤:“要高度重視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發展海洋利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觀念·當務之急
      ·“海權”動機與“海防”觀念
      ·向往和平、討厭戰爭與懼怕戰爭、回避戰爭
      ·強兵與安邦興國
      ·軍隊的價值與戰爭責任
      ·外交斗爭與軍事后盾
      ·“積極防御”與“先發制人”
      ·“海洋意識”與“三?!蓖黄?br />  ·國家安全的“.投入”與“產出”
      ·“走出去”與“海外武裝力量使用”
     富國強兵·中國威脅·妒嫉是萬惡之源
      ·“中國威脅論”永遠不會消停
      ·“中國威脅論”根本站不住腳
      ·關鍵在于中國自己如何看待“中國威脅論”
    八 “向南、向海、向全球"的中國必須擁有鋒利的劍
     航空母艦·海權利劍
      ·航空母艦是綜合國力象征、現代海上力量的核心
      ·航空母艦在現代局部戰爭中威風不減當年
      ·航空母艦仍將是世紀的“海上掌門人”
     航空母艦·中國崛起·有力支撐
      ·崛起的中國應當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
      ·今天的中國海上作戰力量很難擔負起艱巨的“保駕護航”任務
      ·國家安全的規律性顯示出航母的當代價值
     海外武裝力量使用·中國責任·海軍視野
      ·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和權益是中國海軍的首要任務
      ·海上武裝力量的觸角應當到達國家利益拓展的所有范圍
      ·擁有航母的中國應當同時具有更廣闊的視野
     中國海權·不是“海上霸權”
      ·中國沒有打仗的文化傳統
      ·中國沒有打仗的時間和動因
      ·中國崛起不需要戰爭手段
      ·中國的軍力發展具有新的基點
    九 中國崛起路漫漫,海權建設任重道遠
     金融危機·國際格局·發展困境
      ·金融危機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中國尚不具備世界經濟“領頭羊”的實力
      ·中國崛起——國家安全面臨諸多新問題的根源
     中國·美國、日本、印度·走向“向海洋”
      ·美國、日本、印度是制約中國走向海洋的三大因素
      ·中美關系—根本利益決定總的形勢趨好但矛盾依存
      ·中日關系——歷史舊賬、現實矛盾并存
      ·中印關系——喜馬拉雅山沒有阻隔矛盾、印度洋連接新的問題
     和平崛起·遠大抱負·投棋布子
      ·“向南、向海、向全球”的中國需有遠大的抱負
      ·“和平崛起”是美好的理想但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保障
      ·中國應當努力實踐毛澤東的宏愿——“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后記

    章節摘錄

    插圖:一中國版圖不是雄雞:海疆告急中華版圖·藍色國土在北京世紀壇,中間主壇的面積匠心獨具地用了960塊花崗巖拼對而成,用以象征我們的國家版圖,整個壇面也恰好是960平方米,很藝術地代表了960萬平方公里。而兩側的流水,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與黃河。卻不見黃海、東海和南海的蹤影。毫無疑問,在我們國人的意識中早已缺失了海洋!但國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多么嚴重的問題?!笆澜缟习俜种攀纳虡I運輸通過海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在離海岸幾百英里的地方,這顆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蓋?!边@是2007年美國《二十一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報告的扉頁上用大字印著的一句話。同樣用大字赫然寫著的還有“保護海權,美國的生存之道?!笔聦嵰驳拇_如此,美國這個“歷史還不如中國同仁堂藥店的歷史長”的國家,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當起“老大”并竭力推廣西方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從一定意義上講依靠的就是海權。這種歷史和現實的強烈反差,促使我們不得不回過頭審視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在海洋上的得失!如果說海洋帶給我們驕傲的話,完全可以用一句很流行的話說,那已經是明朝那些事兒了。更可悲的是,就在鄭和七下西洋的曇花一現的輝煌之后,明宣宗一紙嚴厲的“禁海令”,讓約有千余艘船艦的明帝國放棄了海權,徹底告別了大海。從此,開始了中國只有陸權沒有海權的時代。在本該一展宏圖的關鍵時刻,僅僅局限于陸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觀念,改變了我們民族的歷史走向。不進則退,退則危亡,這一改變的災難性后果是把一部中國近代史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史。西方列強和日本人從海上打了進來,肆意燒殺搶掠,把泱泱中華變成了強盜的天堂。當昨日的烽煙散盡之后,我們卻很少有像樣的反思。一句話,我們仍然沒有從古老的“禁海令”里突圍出來,沒有從“疆域就是陸地領土”的簡單認識里走出來!即使在今天,如果隨便問國人我國的版圖有多大,人們的答案十有八九還是那“960萬平方公里”。假使這樣的回答能傳到我們駐守在南沙海域某個小島上的海軍士兵那里,那些英雄的海防戰士又該作何感想呢?他們一定會莊嚴的告訴人們:中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它相當于我們現有陸地面積的1/3。這是一個什么概念?這就是說,如果把我們的陸地領土和海洋國土連在一起看的話,中國的版圖就不再是一只雄雞那么簡單了,而是立在亞歐大陸東部的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1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領土,是這把火炬的旺盛火苗。從渤海、黃海經臺灣以東海域至南沙群島曾母暗沙,再上括到海南至北部灣,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是這把火炬的藍色托盤和手柄。事實還遠非地理意義的遼闊這么簡單,就拿南沙這片美麗而富饒的“藍色國土”來說吧,不僅資源豐富,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而且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在中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我國60%的外貿運輸從南沙經過?!坝麌腋粡?,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编嵑驮?00年前說過的話,至今聽來依然振聾發聵。讓我們把目光回到目前的中國領海上,波濤洶涌的豈止是海水!2009年2月17日,菲律賓國會通過所謂“領?;€法”,擅自界定菲律賓自認的“專屬經濟海域”,宣稱對位于其西部海域的中國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中的黃巖島(菲稱“斯普拉特利群島”)擁有“主權”。2009年3月5日,即將離任的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登陸“視察”中國南沙群島的彈丸礁(馬稱“拉央拉央島”),首次以總理身份宣稱“彈丸礁主權歸馬來西亞”。2009年3月8日,在中國領海南中國海海域,發生美國海軍監測船“無瑕”號與五艘中國船艇對峙事件。早在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海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進行偵察活動,中國出動兩架戰機對其進行跟蹤監視,但由于美機突然轉變航向,與其中一架中國戰機相撞,致使飛行員王偉犧牲。事隔8年,美軍再次為探查中國海軍在南海建立潛艇基地而侵權,事態同樣嚴重。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侵占,資源被掠奪,漁民被扣留,中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早已名存實亡。幾乎全部海洋鄰國均不同程度地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提出了無理要求,涉及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尤其是在2009年的一開始,我國周邊形勢似乎進入了一個“多事之春”,中國領海主權再次面臨新的挑戰?!ぶ袊摹叭!敝鳈嗪蜋嘁娑济媾R嚴重威脅黃海、東海、南海是中國直面西太平洋的“三?!?。一個時期以來,“三?!钡幕緳嘁娌粩嗍艿接嘘P國家的侵犯。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管轄海域被他國分割說“中國的‘三?!鳈嗪蜋嘁娑济媾R嚴重威脅”,此話似乎有“聳人聽聞”之嫌,其實不然。中國的海區由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組成,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除渤海是中國的內水外,其他三個海區都需要按照國際法的原則與鄰國劃分。以12海里領海制度為計算標準,中國的內水及領海為38萬平方公里,中國的毗連區、經濟專屬區大約為260萬平方公里。這樣,中國管轄的海域總面積大約為3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中國現有陸地面積的1/3。然而,目前僅在南中國海就有143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權益處于爭議狀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不斷地出現他國侵犯中國海洋領土和海洋權益的事件,但公開的、大規模的侵犯行為多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出臺前后。雖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展中國家(也包括中國)的利益和要求,為和平解決當前及今后的海洋爭端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中國非但不是受益者,而且還是受害者。國外甚至有人說,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輸家”。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條款,可劃歸中國管轄的260萬平方公里海洋,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是一種“紙上談兵”的東西。因為,目前中國的計算方法,是根據我國的傳統做法,即在黃海以中間線與朝鮮劃界,東海以自然延伸原則,以沖繩海槽中心線與日本劃界,而南海則以中國公開出版的地圖上標繪的斷續疆界線劃定的方案量算的。這是對中國最為有利的劃法。其他相鄰國家如果依據公約的某些條款和本國的劃定方法,就可能從屬于我國的海域中掠走相當部分的海域。如果根據公約規定的大陸架的四種劃定方法劃界量算,則中國可管轄的海域只有200萬平方公里左右。群島制的原則適用于群島國家,一般國家的群島海域能否作為群島制原則來處理,這個問題在海洋法會議上曾爭論不休,最后沒有作出規定,這對于中國在南沙群島海域的劃界問題上顯然不利。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前,中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這是舉世公認的。但是,就目前的態勢來看,再說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就名不符實了。因為,中國雖然擁有的海洋資源數量在世界上可排在前十名之內,海岸線的長度為世界第四,大陸架面積為世界第五,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但中國可管轄的海洋面積與大陸面積之比,僅為0.3,日本超過了11,菲律賓是6。31,越南是2.19,朝鮮是2.17,世界沿海國家平均數是0.94;人均海洋國土以及管轄海域面積,世界平均數是0.026平方公里,中國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數的1/10。如果再考慮中國的海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與他國有爭議,中國就更談不上是一個海洋大國了?!堵摵蠂Q蠓üs》規定了領海、毗連區特別是實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法律制度后,中國擁有38萬多平方公里的領海,約260多萬平方公里的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領海和管轄海域總面積為300多萬平方公里。受地理條件限制,與相應沿海國之間一般均未超過400海里,在應由中國管轄的海域里,存在著嚴重的劃界分歧。由于沿海一些鄰國先后單方面宣布了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范圍,所以因劃界分歧產生的爭議海域大量存在。比如,黃海和東海海域,與相關的朝鮮、韓國、日本三國之間存在40多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其中,中朝之間7.3萬平方公里,中日之間21萬平方公里,中韓之間12萬平方公里。又如,南海的北部灣海域,總面積12.8萬平方公里,有豐富的漁業和天然氣資源,是中國第二大漁場,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被越南所控制。再有,南沙海域,與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文萊和越南等五國有爭議海域共約184.3萬平方公里。有資料介紹說,相關國家侵占中國南海海域的基本情況是:越南,100多萬平方公里;菲律賓,41萬多平方公里;馬來西亞,27萬多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亞,5萬多平方公里;文萊,0.3萬平方公里。目前,中國幾乎與所有的周邊海上鄰國都存在海洋權益之爭,這些國家之間盡管相互存有矛盾和戒心,但在海洋權益的爭奪上則是聯合起來“一致對華”??梢哉f,中國所面臨的海洋斗爭局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形勢最嚴峻的時期。作為一個大國,在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與周邊那么多國家存有爭端,并遭到一些中小國家如此嚴重的侵犯,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氣、可恨,似乎還有一些可悲!——不少重要島礁被占領歷史上,中國官方曾公布,中國有6500多個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根據新的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的結果,中國擁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961個,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433個。根據“一國兩制”原則,有411個海島由臺灣、香港和澳門直接管轄。500平方米以下的巖礁,還有上萬個之多。這些海島對于中國的海洋主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于海島的海洋權益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海島的主權歸屬,另一個是海島的管轄海域。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島和陸地一樣,可以劃12海里的領海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我們通常說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國的海島來計算的,維護海島安全就是維護國家海洋國土的安全。與海島及其管轄海域相伴的是存在于其中的豐富資源。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在東海包括臺灣、釣魚島一帶海域發現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蘊藏,在南海諸島海域也有儲量豐富的海底油氣田。從國防角度看,島嶼作為海上的天然屏障,是保衛國家領土的前沿陣地。目前,中國與8個海上鄰國,在雙邊的海上權益劃分上存在著分歧和矛盾。其中,島礁問題主要存在于東海和南海海域。東海的島礁數量占總數的60%以上。東海最大的島嶼安全問題是釣魚島。釣魚島列島僅有20平方公里的陸地,由5個島嶼和3塊礁石組成。日本所以處心積慮地侵占釣魚島,有它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的企圖。釣魚島距離日本本土大約i000海里,距離中國大陸僅90海里。如果日本占領了釣魚島,就意味著中國東海海域將有74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被日本竊據,釣魚島海域所蘊藏的800億桶海底石油和油氣將被日本據為己有,日本在釣魚島設置雷達就可以監視方圓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對中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一個時期以來,日本單方面采取行動搶占釣魚島,擅自將島上原有標明這些島嶼屬于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屬于日本沖繩縣的界碑,并給釣魚島列島規定了日本名字。南海是中國最大的海域,占中國海域的一半左右。幾乎大部分南海海域都存在著爭議。南沙群島是南海諸島的重中之重。南沙群島由230多個島、礁、灘和沙洲組成,總面積達24.4萬平方海里,約8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南海的鑰匙”,控制著南海的國際航道,每天約有400艘船只穿梭其間;南海的油氣儲量高達200億噸,天然氣資源達25億立方米。20世紀60年代末,聯合國公布了南沙群島和釣魚島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后,一些周邊國家為了獲取豐富的海洋資源,紛紛對這些島礁的主權提出無理要求,甚至強行用武力占據。目前,南沙群島中已有45個島礁被鄰國所占。越南從1975年占據南子島以來,至今已占據30個島礁,是占中國島礁數量最多的國家;菲律賓從1970年至今,占中國島礁的數量已達10個:馬來西亞占據了9個島礁;印度尼西亞占據了2個;文萊占據了1個。這些國家為使其所侵占的島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借口驅趕、抓扣我正常作業的漁船漁民,作為宣示其所謂“主權”、維護其既得利益的主要手段。

    后記

    再版《中國海權》實在是朋友和老伴戳鼓的。原本想在中國擁有了自己的航母那一天,再考慮這個問題。當年出版《中國海權》時,正值第一個國際海洋年。今年,恰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海軍建軍60周年,也是個大喜的年份!再版的實質是再一次出版,如果脫離了原創的思想內核、文筆風格,那就不叫再版;再版不是再一次印刷,如果不做必要的修改、充實、完善,那就失去了再版的意義。第一版《中國海權》畢竟是20世紀90年代的作品,雖然筆者提出了“中國海權”這個歷史命題,但難免時代的局限性、思想認識的局限性、知識的局限性。每當人們提起這部小書時,筆者常有一種對讀者的愧疚,有時還會暗自面熱臉紅。因為,書中確有許多疏漏、許多失誤、許多不妥、許多遺憾。這也是筆者下決心修改此書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對1998年版《中國海權》的修改,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加寫第一、第二、第九章,主要將2004年以來在拙作《國之大事》、《史鑒大略》、《哲理大道》、《馬克思恩格斯與戰略》、《大道探源——(二)列寧與戰略》中有關海權的零散闡述集中起來;第三、第四、第五章(1998年版第一、第二、第三章),主要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核對和文字修改,基本框架和內容沒有作大的改動:第六、第七、第八章,在1998年版第四、第五、第六章基礎上,一方面對結構做了重新組合,一方面將近年來在中央黨校等單位和機構講課中有關海權的內容充實進來。另外,對附圖做了大幅度更換和調整。此次再版的總文字量,在1998年版27萬字的基礎上增加為4075。字(其中,將1998年版中刪去775‘余字,新增20)5-字)。有朋友問,1998年版《中國海權》為什么署名“章示平”?原委很簡單,那時在國際上“中國威脅論”盛極一時,而國內軍內“左”的思想依然存在。

    編輯推薦

    《中國海權》:生活、生計、生命線,向南、向海、向全球,五六個小國欺辱中國一個大國!南海早就出現“群鼠戲大貓”的格局,一個開放性的海權觀,要比十支航母編隊更有價值,一位中國將軍的海洋憂思錄,海權問題·公民讀本?!罢l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掌握了中國的石油通道”,中國版圖面積=960萬平方公里+300萬平方公里!今天的中國“不差錢”,差的是海洋觀念、海權意識!捍衛中國利益新邊疆!一部“中國版”的《海權論》一次中國領海危局的大評點,一次民族海洋意識的再喚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海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掌握了中國的石油通道”,中國版圖面積=960萬平方公里+300萬平方公里!今天的中國“不差錢”,差的是海洋觀念、海權意識!捍衛中國利益新邊疆!一部“中國版”的《海權論》一次中國領海危局的大評點,一次民族海洋意識的再喚醒。
      這本書的內容涉獵極廣,分析透徹,是中國海權戰略的好參考。
    •     一部“中國版”的《海權論》一次中國領海危局的大評點,一次民族海洋意識的再喚醒。本書對喚醒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構建海洋大國夢想,無疑能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
    •     中國的版圖的面積是多少?中國海岸線有多長?海權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被帝國主義從海上打開國門,先進卻又忽視海洋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意義?中國海權一書,用一個又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回答,不僅沉重,也值得我們細細考量的問題,引領著我們認識海權,認識中國國家利益對海洋的需求,是我們普及國防知識,樹立國防意識的好書。書中各種數據翔實,案例準確,從歷史的縱深與當今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利益的橫向兩個維度對中國成于海權,敗于海權的足跡,需要海權,發展海權的思路都進行了詳細闡述。讀中國海權,樹海權意識。
    •     不錯的一本書。中國人確實嚴重缺乏海權意識,對東海石油開采、南海島嶼爭端、保釣等一系列問題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本書由普及的意義。不能理解的是,教育部門為什么不能將之納入中小學的教育范疇,從小開始樹立海權意識?與其它幾位相關人士的研究相比,本書很有軍人的研究特色。美中不足有二:從歷史的層面探討得還不夠;書的印刷質量不行,很多地方出現重影。
    •     中國的海權危機,已到了間不容緩的地步了。愿全體國民都能有現代的海權意識,以突破歷史及現實的帝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發展中的祖國身上各種桎梏,努力發展藍色經濟,爭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這本書買了快有三年,每一次翻閱都有著對國家深刻的憂慮,每次看到南海爭端,釣魚島問題的時候都在想,為什么我們有先進的理論,有軍隊的呼喊,我們的國家確沒有聽取過他們的意見?
      真的希望中國再一次擁有那明朝鄭和海軍在南海的氣勢和威望!
    •     中國對海權的認識也就近幾年的事!
    •     很不錯,很客觀,喚醒國民的海洋意識
    •     中國海權一書,說出了當今中國海權面臨著困境和危險,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發人深??!
    •     一個對地球五分之四表面積沒有發言權的國家怎么能成為世界大國?
    •     網上說中國敢說真話的只有“三人”,戴旭、郎咸平和韓寒。但我認為這“三人”是張世平,戴旭和郎咸平。
    •     越看越來氣,難道我們要等南海的資源被掠奪完再收回來嗎?
    •     萬里海疆,誰來保護。
    •     中國還真是沒有這個東西,要注意才是。
    •     應該是正版吧~,沒有看出有什么問題。
    •     在朋友家看到這本書,不錯!
    •     書是正版的,類似書目比較多
    •     了解實事
    •     現實看了一篇給作者寫的一篇文章后才決定買的,看了感覺還不錯。
    •     觀點明晰,語言生動
    •     是海軍寫的書。
    •     書剛到手,還沒有來得及細看。海洋現在是國家大戰略,國民需要不斷提高海洋意識。買本書有空時看看很有必要。
    •     這本書(連同另一本書)我是11月25日寄的錢,11月27日接到的發貨通知,12月11日收到的。中間有十四、五天在路上??赡苁沁@期間有四天是大禮拜,加上路途太遠吧,總之挺慢的。從收到書的質量及內容看,給我的感覺就是物超所值。很好!
    •     感覺有二,一是危機四伏,周邊局勢不容樂觀,二是作者文筆一般,印刷有錯??傮w不錯。
    •     不錯,很有軍人的使命感,讓我無限向往
    •     內容很好的一本書!插圖印刷的有點模糊
    •     讀來可以了解一些我國海權現狀,不過對此也會有些傷感,我國海權在國際上應還屬于......不說也罷
    •     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紙張有點像盜版,二是沒想到本書寫于1998年,三是沒想到內容做了部分充實調整,涉及到2009年內容??偟膩碚f,對我有用,作為資料書和參考書夠了。
    •     新書,剛入手,還沒怎么看
    •     對孩子的教育很有幫助。
    •     人類發展到今天四分五裂;政治格局;強者奪食。。。。。。這是人類的悲哀。。。。。。。。
    •     這本書,整體內容還可以。但是作者還是不夠大膽不夠清醒。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